总结与体会
控制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应激,解决混合感染和减少免疫刺激等潜在的启动因子而得到控制。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PRDC的重要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分阶段,全进全出模式饲养。饲养密度合理,尽量减少应激。减少交叉哺乳,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不同日龄猪只混养。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提供合理营养,避免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提高猪群抵抗力。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会有利于控制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发生。
有效合理免疫是控制混合感染的必要措施
控制混合感染在PRDC中占重要角色,而在其中各环节中,尤其是控制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重中之重。猪场发生疫情时,往往控制得不够理想,主要的原因是忽略了猪肺炎支原体的作用。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钥匙”,猪只感染非常普遍,几乎所有猪群都存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引起猪支原体肺炎,它感染猪体后最初黏附于呼吸道纤毛表面,随后逐渐蚕食纤毛,直至纤毛大面积或全部脱落,纤毛脱落后,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及气管黏膜产生的分泌物无法排出而沉降到支气管末端及肺泡中,逐渐形成肺实变,最终使肺脏功能遭到破坏,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症状。这时,病毒、细菌、粉尘长驱直入进入肺泡,和猪蓝耳病毒一起改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引起免疫抑制,协同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通过免疫途径控制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有效免疫猪肺炎支原体疫苗,应该在5~7日龄免疫一次,之后2~3周再免疫一次。
有效保健对控制PRDC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导致猪只死亡的原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有高度宿主特异性,一般经呼吸道进入肺脏,寄生于猪的肺泡,定殖在肺泡上皮,它的溶血毒素、荚膜多糖、脂多糖等会损伤肺泡,产生脓性分泌物,进一步发展,损伤的中心会发生坏死且逐步纤维化,使肺泡丧失功能,从而导致猪只呼吸困难、死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在仔猪气管内相对较晚才能定殖,因此,给仔猪做有效且长效的抗生素药物保健是十分必要的。
设计保健及治疗方案时都要对考虑蓝耳病毒的防控。猪肺炎支
原体会促进蓝耳病的发生,同样蓝耳病也会影响猪肺炎支原体的表现。猪肺炎支原体一般从攻毒后7?14d有表现。但临床上,也许很早就感染猪支原体肺炎,但是没有那么快表现出来。有些小猪很早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但直到肥猪才表现出来。但有蓝耳病存在时,很快就可以看到临床表现。有些产房的小猪就发生喘气病,甚至十天都不到的时候就发生。如果这种病很早就发现的话,可能是蓝耳病的促进作用。蓝耳病和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之间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的存在可以促进蓝耳病的发生。所以设计保健及治疗方案时都要对考虑蓝耳病毒的防控。
综上所述,控制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猪场疾病控制体系中一项系统工程。实践证明,降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对于猪场的损失至关重要。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是控制猪呼吸道疾病发生的最佳的办法。
[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高庄主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fykfzl/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