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2巧用“五、四、三、二、一”记牢DNA的结构(1)五种元素:C、H、O、N、P。
(2)四种碱基:A、G、C、T,相应地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3)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碱基。
(4)两条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5)一种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析图DNA分子复制4把握DNA复制的有关计算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若将亲代DNA分子复制n代,其结果分析如下:
(1)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
①含有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个。
②不含亲代链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③含子代链的DNA有2n个。
(2)子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条。
①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条。
②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为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第n次复制所需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5析图——遗传信息表达的2个重要过程(1)转录
(2)翻译
6把握“3”种类型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方式(1)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2)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
①具有RNA复制功能的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
②具有逆转录功能的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
真题回放1.(上海卷.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B.78C.82D.88
C
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20×2+4=44,总共需要订书钉40+18+44=82个。
2.(上海卷.29)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岛素的mRNA
③抗体蛋白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A
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均需合成核糖体蛋白,均含有核糖体蛋白的mRNA;浆细胞可以特异性的产生抗体,L-mRNA含有编码抗体蛋白的mRNA。
3.(上海卷.30)大量研究发现,很多生物密码子中的碱基组成具有显著地特异性。图10A所示的链霉菌某一mRNA的部分序列整体大致符合图10B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试根据这一规律判断这段mRNA序列中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UG或GUG)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D
若起始密码子为①,统计所有的11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A和U所占比例为7/11,若起始密码子为②,从此处开始的7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A和U所占比例为1/7,若起始密码子为③,从此处开始的,4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A和U所占比例为0,均不符合图10B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
4.(江苏卷.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5.(江苏卷.18)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右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C
蛋白质由相应基因指导下在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向导RNA中双链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向导RNA可通过转录形成,逆默示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错误;由于α链与识别的互补序列相同,故两链碱基相同,只是其中T与U互换,D正确。
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能
0
突变型
不能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A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选择作用,D项错误。
22.2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知识体系核心提炼1理清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现的“假说—演绎法”2明确性状显隐性的3种判断方法(1)杂交法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不论正交、反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所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2)自交法
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了不同性状,则子代出现的不同于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3)假设推证法
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3把握两大定律的3种验证方法(1)自交法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①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花粉鉴定法
①F1花粉类型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F1花粉类型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北京中科医院爆光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fykfzl/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