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诊疗常识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1、轻型病例:主要以卧床休息为主,予以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各项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胸部影像学指标,给予抗病毒治疗,同时注意胃肠道反应并监测肝功能变化。由于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几乎无疗效,因此应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2、重型、危重型病例:收入ICU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预防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给予器官功能支持,如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治疗。3、抗病毒治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利巴韦林、干扰素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有一定的疗效,尚需要临床进一步证实。4、中医治疗:按照中医疫病治疗方法,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进行辨证论治。所有病例应在具医院进行隔离治疗,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识
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还没有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效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和隔离治疗为主,对于危重病人可使用康复者血浆治疗等。新型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进行辩证论治。
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临床最常见的是以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为分期标准,频次最高的证型为内闭外脱证,使用次数最多的方剂为麻杏石甘汤,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甘草,在疾病初期苍术与麻黄合用的频次最高,在疾病中期石膏与麻黄合用频次最高,在疾病后期半夏与砂仁合用的频次最高。各诊疗方案在辨证、选方、用药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证候、方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气候、地域、体质、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疾病的病性、临床症状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对新冠f肺炎的诊疗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咳嗽也不一定是新型冠状肺炎,有很多疾病和原因都会引起咳嗽:一、肺炎链球菌肺炎,这种肺炎患者大多有着凉的病史。二、支原体或者衣原体感染引起肺炎,这类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有时会出现少量粘液。三、哮喘、患者大多接触了变应原后,有刺激性咳嗽,服用沙美特罗可以缓解。患新型冠状病毒以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比如发热、干咳、呼吸困难、气促等。严重病变还会导致急性呼吸综合症、肾衰竭甚至死亡。如果接触过疫区人群或者出现了疑似症状,需要及时隔离检查。
三、新型冠状肺炎疫苗研发进展
新型冠状肺炎疫苗研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在疫苗研究方面,因为是一个新型的冠状病毒,所以为了提高成功率,正在并行推进多个技术,以便能够早日实现疫苗研发的成功。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表示,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意味着有了疫苗的种子株,把疫苗种子株培养可以变成疫苗株,就可以制备疫苗。1月28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传染病学讲座教授、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表示,港大微生物学系初步在喷鼻式流感疫苗基础上,已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未来可进行动物实验,明确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疫苗有望于1年内对人体展开临床测试。
四、治愈后的新型冠状肺炎有后遗症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由人类接触致病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它的后遗症尚不明确。根据冠状病毒感染的规律,冠状病毒感染通常在治愈后会产生一定的抗体,从而保护人体的各种功能。然而,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身体素质,产生抗体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因此,从冠状病毒感染中康复的患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因此,已经从冠状病毒感染中康复的患者应该加强个人和日常保护,防止再次感染。
五、新型冠状肺炎症状潜伏期及预防措施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短的潜伏期为一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提醒市民朋友做好以下几件事: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医院后、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新型冠状肺炎都有哪些症状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为1-14天,一般为3-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并且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早期新冠肺炎症状易与感冒混淆,若起初只是出现咳嗽、咽干、咽痒等症状可多留心观察几日,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则需警惕。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37.3℃)、乏力、干咳等,但是也有一些病例在初期体温正常,没有发热表现。有的患者症状比较轻,仅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刺激性的干咳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fykfzl/6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