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饲养是当前养殖的主要模式,集约化养殖高效率的生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饲养模式无疑也带来很多问题,其中在疫病这方面,在通风不良和比较拥挤或密集饲养的猪舍中,呼吸道病容易互相传染,其中猪肺炎支原体成为集约化饲养的常见呼吸道病。
猪群感染率在30~80%
贺东生老师表示猪支原体肺炎导致的疾病在规模化猪场比较普遍,猪群感染率在30~80%。虽然本病死亡率不是很高,但是降低了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给养猪业每年都带来上十亿元的经济损失。同时该病原聚集在呼吸道内皮上,破坏纤毛细胞,造成机体呼吸系统防御漏洞,易引发其他病原感染猪只发病带来经济损失。
各阶段猪均能感染,隐性带菌病猪是最大的祸根
本病只能使猪患病,其他种家畜、动物和人都不感染。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用途的猪都能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高,患病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次之,肥猪发病较少。我国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多。
病猪和隐性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特别是隐性带菌病猪是最大的祸根,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很多猪场由于购买种猪或互相买卖,将隐性病猪引入后,造成本病的流行。佛山瑞宝的李垦科表示隐性生病猪无明显临诊症状,外表与健康猪无异,不易识别。更主要的是一些人,思想麻痹,对有咳嗽病猪根本不当成病,其危害更大。
病母猪常使吃奶小猪受到传染,母子传递可长期存在;在产仔季节,几窝小猪互相串群,或断奶后混群育肥相互传染,使本病在猪群中绵延不断。加之病猪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在病状消失后半年或1年以上,体内仍带有本病,还可排出病原体。因此,一个猪场一旦传入本病后,如不狠下决心,采取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很难净化。
新疫区多呈急性暴发,发病率高,老疫区仔猪多发病
猪肺炎支原体发生和加剧病情的原因复杂,主要因素包括气候、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
一年四季猪肺炎支原体病均可发生,但一般在气候多变、阴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严重,症状明显。年以来气候多变,多次寒潮来袭,不少猪场反映该病发病情况更为严峻。
猪肺炎支原体病以慢性经过为主,在新发病的养猪场或农户的猪群,常呈急性暴发,病势强烈,发病和死亡较多,随后渐渐缓和,在老疫区呈隐性经过,发病猪数少,大多是仔猪发病,如此绵延不断地传染下去。由于传染源仍然存在,一旦调入新的健康猪只和大量新生仔猪出生时,病势再度转剧,以后又渐缓和,如此规律地流行不止,危害甚大。
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影响本病发生和加重病情的另一主要因素,如饲料质量差或不足,缺乏维生素或突然更换饲料,圈舍阴暗潮湿、寒冷,拥挤和通风不良,长途运输,寄生虫病等,都可促进病情加重,且为继发细菌(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猪鼻支原体等)感染创造条件,促使病情复杂化,甚至引起死亡。
肺炎支原体是PRDC钥匙病原
肺炎支原体主要造成免疫抑制的影响,包括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影响呼吸道局部粘膜免疫能力,造成继发感染。
肺炎支原体是PRDC钥匙病原,自身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猪支原体肺炎;引起其它细菌的继发感染,导致更严重的呼吸道病;与PRRSV或SIV同时感染,使其病程延长和病症加重;预防猪支原体肺炎是控制PRRC的关键。
不同猪群临床症状大有不同
在初发病猪群,常病情急剧,1~2周左右死亡,但大多数是慢性经过,病程延续很长,2~3个月或半年,甚至1~2年以上。所以,在一个猪场中,病母猪、公猪和肥猪,除了不明显的咳嗽和气喘症状外,呼吸、体温、食欲和精神等全身状况都无明显的变化。
公猪照常配种,母猪仍然正常发情、受孕和产仔,肥猪仍可肥育增重,只不过生长速度略受影响,我们曾见到病状已消失的肥猪,在屠宰时肺部仍有典型气喘病病变。当饲养管理不良、气候突变或饲料骤然更换时,病猪可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增数、气喘明显、食欲减少或废绝、体温增高、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如能及时改进饲养管理,或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其他对症治疗,可使病猪临诊症状暂时消退,似已恢复健康。
仔猪则有所不同,一般是发病急、病情加重、死亡率高,特别是断奶前后,15kg以内的小猪。病期较长的小猪,被毛粗乱,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常成为“侏儒猪”(俗称小老头猪)。在改善饲养管理条件下,病仔猪体重如能超过20kg以上,常可逐渐健康成长而育肥。
不能仅从实验室诊断确诊猪支原体肺炎
猪支原体肺炎是以接触性、高度传染性、慢性、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为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为“三正常一缓慢”-体温正常、精神正常、采食正常、生长缓慢,同时在早中晚与采食时有阵发性咳嗽、严重者有干咳转变为湿咳并伴随呼吸困难呈犬坐,病理解剖可见肺组织肉变或大理石样病变。
为此,如果仅仅是从临床诊断或实验室实验室诊断是无法确诊的,华南农业大学贺东生教授表示要确诊是否支原体感染应根据生产指标、临床症状、病变以及实验室诊断四方面。
病理变化,注意“肉变”情况
病理剖检本病的主要病变在肺脏、肺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在两侧肺的心叶、尖叶、膈叶前下缘及中间叶,两肺发生对称性实变。实变区大小不一,呈淡红色或灰红色,与周围肺组织界限明显。
随着病程延长,病变逐渐扩展、融合,病变部颜色转为灰红色、灰白色或灰黄色。初带有胶样浸润的半透明状,呈淡灰红色,界限分明,如鲜嫩肉一样,俗称“肉变”,切面压之,从小支气管流出黏性混浊的灰白色液体。
随着病程的发展,病变部的颜色加深,转为浅灰或灰黄,硬度增强,和胰脏组织相似,有“胰变”或“虾肉样变”之称。随病期延长,胶样浸润减轻,在肺膜下隐约可见粟粒大黄白色小点,切面致实、隆起,小支气管肥厚,从小支气管壁中,流出白色黏液或带泡沫的暗红色液体。病变部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病灶周围气肿,其他部分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水肿。
猪支原体感染对猪场造成造成的危害愈来愈大,养猪人应该重视这个病,从源头抓起,做好管理和防控,减少发病,真正减少猪场的损失。
(来源:防疫一线 作者:吴丹)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xefyzl/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