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本文知识量过大,价值含金量极高。建议找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不要错过文章的一个字,一定能解决你的困惑。全文共字,预计阅读用时10分钟!
亲爱的家长:
你好,我是本朴中医育儿团队的李老师。
在你咨询我之前,我想先通过这篇文章帮你理清思路,让你知道孩子咳嗽的治疗的正确的观念,和一些治疗咳嗽的一些常见的误区。
看完本文,你将收获:
孩子咳嗽为什么难治?有哪3大困难?
孩子咳嗽到底是怎么回事?
咳嗽有哪些分类及如何辩证和调理?
你也犯过常见治疗咳嗽的6大错误吗?
你知道治疗孩子咳嗽的3个要点吗?
最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小儿咳嗽难治的三大困难
▼
困难1、孩子不会说话,或者不能准确表达症状
儿科又称为“哑科”,就是因为孩子太小不会说话,或者不能准确的描述出哪里不舒服、哪里有问题。医生只能凭孩子的症状表现凭经验判断,或从心乱如麻的妈妈口中获得一些有限的信息,这就造成医生判断不准确、不客观,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困难2、作为妈妈的你不懂医、乱用药,只求速效
孩子咳嗽了病了瞎着急,只求速效,到医院就要求医生开止咳药、抗生素或乱用偏方食疗方,延误或加重孩子病情。另外,妈妈的紧张的情绪会传染给到孩子,中医讲“肝木横逆克脾土”,孩子情绪不好会影响脾胃功能,恢复得就慢。
困难3、医院打针,排斥喝药
相信你也有这种经历,医院就哭闹,各种不配合。从医院开药回来也不喝,喂起药来连哄带骗,就像经历了一场战争。西药还好,哄骗一下还能喝进去,中药汤太苦太难喝,完全喂不进去。
看到这里,你一定也感同身受,特别是孩子半夜咳嗽,咳的让人揪心,妈妈们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搞得心力交瘁。
当然,你可能不愿意给孩子用抗生素打针吃药,也寻求了一些中医外用方法,如小儿推拿、贴敷膏药等。
小儿推拿需要扎实的中医理论知识支持,更需要临床从诊三年以上,才能称得上好医工。但现在相关从业者良莠不齐,多数是只经过短短一两个月培训就直接上手。另外,贴敷膏药孩子经常会有过敏反应,这会让本来就被病痛折磨的孩子,更加痛苦不堪。
困难不怕,着急也没用!想要快速治好咳嗽,一定要找准咳嗽的病机病因,辩证施治。下面我将告诉你如何分辨咳嗽的病因,以及如何对证调理。
小儿咳嗽是怎么回事?
▼
中医上讲,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伴有痰的一种病证。
在古代,“咳”与“嗽”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医宗金鉴》则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咳嗽在中医上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常见有寒咳、热咳、燥咳、积食咳、情志咳、内伤咳等。而依据每个人病因、体质的不同,在症状、治疗方向上截然不同。
下面,我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跟你说清楚孩子咳嗽的分类!
先说第一大类,外感咳嗽,小儿常见的外感咳嗽主要有寒咳、热咳、燥咳等。
■寒咳(风寒袭肺):
症状:寒咳型的孩子,痰色偏透明、或颜色偏白有且较清澈。
改善:此类型体质的孩子,由于体质本身就较虚寒,在寒邪入侵下更容易引发不适。应先从驱除体内风寒入手,日常饮食要少碰生冷、寒凉的瓜果类食物;多食用有温经散寒作用的生姜、葱、桂枝等食物。
■热咳(风热犯肺):
症状:此类孩子的咳嗽症状,通常频率高又剧烈,痰色多为黄绿色;且伴随有喉咙痛、痰多、偏浓稠的困扰。
改善:由于这类型孩子肺热较重,因此在调理上建议从清肺、止咳入手。而饮食中适度食用水梨、金桔、杨桃等性质偏凉、有润肺作用的水果,就是不错的调理方式。
■燥咳(风燥伤肺):
症状:这类咳嗽多是由于燥邪犯肺所致,患者不一定有咳痰产生。常见症状为喉咙干痒、干咳没有痰、隐隐想咳却咳不出等。
改善:这类型的孩子,也可适度食用性质偏凉、有润肺作用的杨桃、水梨、奇异果、柠檬等常见水果加以舒缓。
以上是外感因素的咳嗽,以上3类咳嗽初期的话,只要对证调理的话,还是比较容易的。
咳嗽在大分类上还有内伤咳嗽,中医上内伤是指饮食或情志原因脏腑失调导致咳嗽。
小儿常见的内伤咳嗽有积食咳(饮食过饱)、也有惊吓咳(有的妈妈,家里一吵架,孩子就咳嗽或生病)。但内伤咳嗽不仅仅只有以上两种,五脏六腑任何一个失调都有可能导致咳嗽。《黄帝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而且在临床上,小儿咳嗽类型往往不是简单的单一类型,更多时候是寒热错杂、虚实并见、外感内伤同时出现的情况。
寒咳、热咳、燥咳等外感咳嗽如不及时正确治疗,咳久则肺虚,肺虚则子盗母气,会伤及脾脏,转为内伤咳嗽,转变为既有外感又兼内伤的咳嗽。
这种咳嗽调理起来相对复杂,特点是咳的时间长,有的孩子甚至咳嗽好几个月。内伤(脏腑失调)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遭到外感病邪的侵入而导致反复生病感冒。
因咳嗽的多变、难治、病机病因复杂,中医界流传一句有趣的话“名医怕治咳”。
治疗咳嗽6大错误你也在犯吗?
▼
错误1、只要是咳嗽,通通使用止咳药
咳嗽应针对病因治疗,只有去除病因,咳嗽才能真正治愈。中枢性止咳药又有成瘾性,如可待因、吗啡等,虽然止咳效果好,但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见咳止咳是西医最笨的用药办法。其他周围性止咳药在找准病因的情况下可以用。总之,止咳药可以用,但切忌滥用。
错误2、多种咳嗽药随意连用
止咳药的配方通常相似,服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叠加作用。临床上经常使用复方止咳祛痰药,此类药物不仅有止咳、祛痰的成份,也适当加入了支气管扩张剂或抗组胺药等;多种止咳药联用可能会超出孩子可承受的剂量,所以,在多种止咳药联用时,医院开的处方,药店随意给拿的慎用。
错误3、随意听信他人建议使用止咳食疗偏方
在上面说过了,中药辨证相对西药较复杂,咳嗽分为热咳、寒咳、燥咳、内伤咳嗽等,止咳中药(或食疗偏方)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证服用,即使用了,止咳效果也不好,甚至会延误或加重。
比如,你比较熟悉的“冰糖川贝炖雪梨”这个食疗方,只适合燥邪伤肺的燥咳。但寒咳用后不会有效果,因为冰糖、川贝、雪梨生性偏寒,反而会加重寒邪入里,导致咳嗽变的更严重。
错误4、平时惯着孩子,怕孩子吃不饱穿不暖
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过多的食用油腻甘甜的食物,或怕孩子吃不饱,一味的让孩子多吃,就容易伤到孩子本来就虚弱的脾胃,造成积食发烧和积食咳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要想小儿安,须待三分饥与寒。”
错误5、只要咳嗽就马上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咳嗽、咯痰的性质来决定。如普通感冒引发的咳嗽,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应用抗生素则无效。只有在咳嗽同时出现咯痰,痰量逐渐增多,并且痰液变黄,考虑并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使用抗生素。
另外,西药抗生素在中医上认为生性寒凉,使用不当会延长病情。而且抗生素属于杀菌药,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体内有益菌群,所以抗生素最伤脾胃,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错误6、过度使用益生菌
再说说益生菌,益生菌是西医体系里研发的比较良心的产品,现在西医开药之后,经常会给搭配点益生菌。看来西医也深知抗生素的弊端,上面说过了用抗生素后可能会导致肠胃菌群失衡,益生菌在此时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补充。
但切不可过度滥用益生菌,我有几个客户妈妈就是长期给孩子吃益生菌,导致现在孩子一停止使用益生菌就拉肚子。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如果你真的想给孩子补充有益菌,听我的,平时隔几天给孩子吃点甜酱、腐乳、豆瓣酱类的,这可都是天然的益生菌,便宜、健康又好用。
解决小儿咳嗽的三个要点
▼
要点1、分清咳嗽的寒热、表里、虚实,准确辩证
只要能准确的辩证,抓住咳嗽的病因病机,分清楚孩子属于哪类的咳嗽,在用药和用食疗方的时候就能随机应变,抓住治疗的关键期,这样效果就好。
要点2、解决孩子咳嗽时要兼以调理脾胃
脾胃主运化水谷和水湿,脾胃功能不好会导致痰湿内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咳嗽的症状明显减轻后的两三天里要注意调理脾胃,在源头调理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防止反复感冒或咳嗽。
如果你的孩子有下图的几种表现,说明孩子的脾胃已经出现了问题。
要点3、增强孩子免疫力
《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所指的“正气”就是免疫力,是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是身体的守卫,是不得病的根本之所在。邪就是邪气,指的是致病因素。正强则邪弱,正气(免疫力)强了,病邪自然无法侵入身体。
“养省心娃,当省心妈!”
▼
如果有一个方法能做到以上三点,就可以真正有效解决咳嗽问题,并让孩子抵抗力达到正循环状态,让妈妈省心无忧。真正做到“养省心娃,当省心妈!”。
看到这里,你一定认为我是一名中医大夫或者儿科专家。非也,其实我和你一样,3年之前我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孩子咳嗽生病时,我们当妈妈心里的痛苦、折磨、无助,我跟你一样都经历过。
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今年7岁了,三年前,当时是冬天,孩子因受寒导致了感冒咳嗽,第二天就去药店给孩子拿了些感冒和止咳化痰的药,吃了两天,不但没效果反而咳嗽愈加严重。医院,开始做输液和雾化。
我清晰的记得,那一个月多孩子咳嗽反复反复,好点几天,再严重几天。在医院输液打吊瓶前前后后花了接近元。就这样,持续了20多天后,孩子的咳嗽不那么揪心了,但每天仍然会咳嗽。不爱吃饭,面黄肌瘦,精神不好,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经常哭醒几次…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从此,便踏上了与咳嗽的斗争之路。
我从朋友那打听到了一位中医老师傅,治疗小儿咳嗽有绝活。到那之后,老师傅给我开了一剂从没见过的药——只见一个小巧的棉质中药袋缝在肚兜中,系好后,让药袋对准肚脐眼处佩戴即可。
“肚兜也能当药用?”半信半疑的我在老师傅的指导下,为孩子贴身穿好中药肚兜后就回家了。出乎我意料,第一天晚上孩子睡觉就踏实了,第三天女儿的咳嗽就明显减轻了,第五天竟然完全好了,这让我感到十分神奇。
接近2个月的咳嗽,前后花了近多元,西医束手无策,竟然被一个肚兜几天就治好了!
这极大提起了我对中医的兴趣,也结下了我与中医的不解之缘。我开始遍历中医书籍,慢慢懂得了咳嗽的辩证、病因、病机。
“肚脐又叫神阙穴,邻近胃、肝胆、胰、肠等器官,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神阙的温养,鼓舞一身之阳气,可以调理小儿咳嗽、小儿腹泻、呃逆、脾胃虚寒、积食、免疫力底下等问题。”老师傅介绍,由于脐周有着丰富的静脉网与门静脉联网,而且此处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没有皮下脂肪,血管又非常丰富,神阙穴是人体吸收第一大穴。
后来,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去请教老师傅中医上的一些问题,从一开始问问题问不到点上,到后来可以跟老爷子讨论一些病症的病机病因及中药组方规律。老爷子见我确实对中医感兴趣、热爱中医,也是干中医的材料,便毫无保留的传授。在老师傅的指引下,也拜访了多位民间中医高手。
后来,我在老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原来中药肚兜配方基础下,借鉴千年经方和民间验方、偏方的精髓,完善组方的配伍,共同研发了各类小儿中药肚兜和敷贴配方:小儿神脐止咳肚兜、小儿寒咳肚兜、小儿热咳肚兜、小儿和中肚兜、小儿正气肚兜、小儿清火涌泉贴等...
其中,小儿神脐止咳肚兜是针对3个月-15岁的孩子咳嗽问题,专门定制的。
小儿神脐止咳肚兜有三个神奇
▼
第一奇:标本兼治,“组方奇”。针对小儿咳嗽的寒、热、燥、内伤、积食、惊吓等各种病机病因,精选三十三味道地原材,按“君臣佐使”配伍原则严谨组方。
第二奇:内病外治,“用法奇”。不用打针、不用吃药,孩子不但不会排斥哭闹,甚至大都很喜欢佩戴;不是膏药,不用贴在皮肤上,不会过敏,更安全,但不会像只需将肚兜贴身佩戴在身上即可,简单、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第三奇:百举百全,“效果奇”。向外祛邪,向内扶正。向外祛寒、热、燥等外感之邪,向内扶脾胃中焦正气,提高机体卫外能力。祛邪扶正同步进行,效如桴鼓。时间越久、越顽固的咳嗽,使用肚兜的效果越好。
“药材好,药才好!”
▼
小儿神脐止咳肚兜三十三味组方全部选用“道地”药材。
科普一下:药材的质量和有效成分和地域直接相关。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于其它产地的,加工炮制遵循古法,因此药效更好。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岷当归,广陈皮,怀山药,杭白菊”这样的说法,在药材前所加的这个地名,正是这一味药材的最佳产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地”。
道地的药材跟其他产地的药材价格相差十倍,比如,一般的川贝母元-元一公斤(药店大多是这样的),而我们选用的是川贝母每公斤价格接近元,是最上品的松果贝母。我们宁愿价格高一点,也绝不在效果上打折扣。
选材很关键,制材更关键。我们药材的加工炮制遵循古法,其中有的药材要焦炒、有的要麸炒炮制,制完后再磨粉装包。由老药工亲自上手炮制,不可炒生也不可炒焦,炒至深黄色为宜,对火候的掌握要恰到好处,是个慢工细活,非常耗时费力。所以,因受条件的限制,肚兜的中药配方包,每天只能手工制作30个左右。
因需求量太大,现没有成品,只按受预定,按顺序48小时内发货(老用户优先)。
最早我们只在身边给亲朋好友的孩子用,后来因为效果神奇、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受益的妈妈越来越多,口碑慢慢在我们当地传开。而且经口碑积累,外地慕名而来妈妈也越来越多。考虑到外地妈妈的过来路途遥远不便,也为了让更多孩子受益。随在注册了公司、商标、专利等,并建立了网上服务团队,方便妈妈们咨询预定。
“小儿神脐止咳肚兜,真的有用吗?”
▼
这是个大多数妈妈会问到问题。每当妈妈问及“效果有那么好吗?”“真的有效吗?”“用了那么多方法都没用,一个肚兜就能把咳嗽调理好?”等之类问题的时候,我特别能理解作为一个妈妈的感受和顾虑。
如果你也有这种疑虑,我首先建议,把老师的朋友圈从头到尾翻一遍(强烈建议),仔细的看每个妈妈反馈的案例。朋友圈每一条反馈都是真实的,也都有完整的聊天记录,也顺便可以对比下有没有跟你家孩子一样的情况。另外建议,把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zlfyff/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