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灾后社会工作的角度论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灾后社会工作介入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灾后紧急救援到1个月内的临时安置阶段
此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三期:
1.灾难发生后72小时以内。这个阶段的工作目标是维护生命安全。
2.灾难发生后第三天致第十天,也称为危机处理期。此阶段主要预防次生灾害,特别是保障仍然待在灾区的民众的安全。
3.后两个星期至一个月。这个阶段应处理灾区民众的临时生活庇护及生活的需求评估,并促使灾区民众发挥他们自身的能量,以免陷入过度的惊惶、愤怒或哀伤;组织灾区民众开展活动,让他们参与救灾和重建;安抚灾区民众情绪,维持安定生活。
第二阶段:灾后一个月至半年内
此阶段的工作主要为:
1.协助灾区民众迁入临时安置点,宣传政府抚恤内容、可获得的社会资源等;
2.对于普通民众,应开展促进情绪重整、信心教育和力量复原等工作。
第三阶段:灾后三个月至三年
此阶段的工作应包括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层面的重建。
1.家庭重建。受灾民众家庭因成员改变,家庭结构也发生改变,家庭关系破损,互动缺乏或下降,需要运用个案工作或小组工作技巧对其进行关心和支持。而对于普通家庭,因受重大灾难的影响,其成员也可能出现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应运用社区工作、社会教育或是观念倡导的方式处理。
2.社区重建。社区重建必须考虑到“社区总体构建”的观点。对于临时安置点,重点在于协助原本互不相识的居民产生彼此认同感,形成新的社区组构关系和彼此维系的理念。而原有小区的重建重点,则是促成或加强整合重建计划,凝聚小区意识,并合理利用外界力量加速重建。
3.社会重建。包括协助政府部门建立有针对性的法规制度、确立服务价值观与伦理、资源的整合和分配与利用,并在社会组织中扮演倡导者与监督者的角色。
(二)、灾后社会工作的服务重点
1.资源整合
(1)宏观层面的资源整合。在灾后救助刚开始时,资源的投入往往比较集中,社会大众的救灾热情高涨。此时,专业社会工作者应同时考虑到赈灾的持续性和均衡性,尤其是在灾后较长期的服务中,资源整合是一个挑战。此外,公益资源的排挤效应也可能会凸显出来,即因社会各界对灾区的过度捐赠,使其他原本依靠社会捐款的弱势人群的福利受到冲击。因此,专业社会工作者应意识到宏观层面资源整合与供需协调的必要性。
(2)微观层面的资源链接。当进行个案服务与个案管理时,社会工作者需持续仔细评估案主与其家人的问题和需求,以着手寻找、确认所需的资源,再将案主及其家人所需的资源链接过来。如果遇上社会工作者无法提供的服务,就应为案主寻求组织、链接与协调资源,或设法转介至其他机构或专业领域。
2.支持服务
(1)专业人员与组织间的支持。社会工作的救灾服务系统强调“支持”的观念,提供人力支持、物品支持、财力支持、专业团队支持及行政协调等支持工作,以避免灾后民众都立即进入灾区提供一线服务,从而造成灾区秩序的破坏和人力的耗竭,继而产生人力上的不可支持性和不可轮替性,使服务工作面临中断的风险。
(2)社会组织对政府单位的支持。灾后,社会组织或许会快速出动,为政府赈灾主力争取应变时间,这些社会组织的支持并非取代政府的主要赈灾者角色,而是发挥辅助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应在救灾过程中充分掌握主客体层次,促进救灾达到充分支持、共同合作的状态。
3.应对民众需求在社会工作的专业要求中,对服务对象需求的了解及判断是相当重要的。通过需求评估的过程,一方面能够让受灾民众排解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服务提供者思考如何应对及满足民众需求。重大灾难后灾区的需求往往较多,受灾民众的需求差异性也很大,而随着时间推移,也会产生需求的变化。如何将受灾民众的需求与政府或重建援建单位连接,或是让不同年龄(如儿童、青少年、老人等)、特质(如身心障碍、失亲儿童等)人群的需求能被充分了解,社会工作者必须在第一线与受灾民众长时间接触,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4.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新发展出来的助人模式,用于同时有多重问题的案主。受灾地区群众的问题往往是复杂且多元的。一个受灾家庭,可能面临经济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心理及情绪方面的状况,更有可能产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即使是一个案主,也往往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协助,而受灾人员自行求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扮演情绪支持者;另一方面要结合各种资源,通过转介及协调,使受灾人员的需求得到满足。
5.个人临时支持系统建立重大灾难后,由于很多受灾人员的亲人罹难,可利用的残余支持系统不多故应将重点置于相同背景的服务对象相互支持发展,使某个人成为服务对象的情感依靠,或通过小组活动使团体成员成为彼此的情感依靠。该支持系统可视为个人的临时支持网络,能帮助服务对象及时摆脱负面情绪,实现情感归属。
(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在灾害和紧急事件发生时,社会工作最应起到强化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的作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社会工作专业团队也正是围绕着构筑病患的社会支持网络来开展工作的。众所周知,社会支持包括几个不同的组成部分。
首先,以政府为主提供的正式支持在我国现阶段非常重要,这样的社会支持可以给服务对象提供非常可靠、权威的支持。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不同途径不断传递政府部门统一发布的各类信息,澄清了许多传言和误解,第一时间正视听、传能量,帮助服务对象构建起必要的正式社会支持。
其次,由社区提供的准正式社会支持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也广泛地体现出来。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各社会工作专业团队组织了线上和线下服务。这些专业团队在服务过程中对于社会资源的整合、社会服务的传递、微观服务的实施等,都有效地构建起以社区支持为主体的准正式支持,这对于广泛存在于社区中的服务对象尤为重要。
最后,专业的技术或服务也是社会支持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服务对象解除或缓解身、心、社、灵等各个层面的困扰,并通过具体的服务开展,使得社会工作者成为服务对象在关键时刻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专业力量,这本身对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来说是最直接的方式。此次服务过程中,不管是线下的服务开展与传递,还是线上的督导和专业治疗等,都展现了社会工作在缓解服务对象身、心、社、灵困扰方面的强大优势。
欢迎加入社工考研帮(1)Q群,
群号码:
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zyzlfy/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