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2月份以来,抗“疫”复工有序推进。各医院(医院)在抓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感染防控的同时,正在逐步恢复常规医疗工作,常规手术随之逐步开展。为了安全、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常规手术患者的麻醉管理和新冠肺炎感控工作,防止因恢复常规手术麻醉可能伴发的潜在感染风险,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我们根据医院的管理经验,汇总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规手术麻醉管理和防控流程建议》。医院麻醉科,根据自身条件与实际情况,在全面恢复常规手术之前,医院的麻醉科常规手术患者麻醉管理与疫情防控流程,并积极与外科等相关科室达成共识。
本建议仅供参考。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0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常规手术
患者麻醉管理流程
图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常规手术患者麻醉管理流程
说明:
办理住院(门诊)和收入病房时的筛查,是医院把关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各医院根据具体规定,筛查措施务必落实到位,医院在门诊完成血常规和肺CT检查等。
医院,在患者收治入院后,可以先隔离观察3-5天,无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及无检查异常者,可以进入正常手术流程;如果观察过程中出现异常,则进入排查流程。
强调麻醉医生“最后一道防线”的把关作用,术前访视时,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征象和各类检查要进行仔细询问和核查。
医疗过程中各个节点的新冠肺炎排查工作,由医院指定的专业科室进行,需要排查的患者,应在提交手术单前完成新冠肺炎排查会诊,并出具可溯源的排查诊断报告。
如果隔离手术间有限,同时出现两例以上疑似或确诊病例,则优先安排病情更危重的患者。手术结束后,手术间需规范消毒,并经感控科确认后再做下一台手术。
所有术后常规处理的手术若出现“新冠肺炎”阳性病例,主管科室在遵照相应医院同时,立即通知麻醉科手术室及时做好后续的系列防控与隔离措施。
02
临床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防护建议
临床工作包括:常规(择期、限期和急诊)手术麻醉实施全过程、抢救气管插管、无痛诊疗、麻醉门诊等工作。科室医务人员(含括麻醉护士、手术室护士等),应熟知分级防护标准,既要确保有效防护,又要避免防护过度。医院的麻醉工作实际,我们将患者群分为三类,并提出相应防护建议,供参考。
I类患者筛查后排除“新冠肺炎”诊断的患者,防护建议:
1)戴帽子、穿工作服;
2)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3)戴外科口罩;
4)行抢救气管插管时,建议加戴护目镜,穿消毒手术衣。
II类患者筛查后排除“新冠肺炎”诊断、但仍存在发热,或明确为其他诊断的肺部影像学改变的患者,防护建议:
1)戴帽子、穿工作服和一次性防渗透手术衣(隔离衣);
2)戴护目镜或或防护屛、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3)医用外科口罩,有条件可戴医用N95口罩;
4)穿一次性鞋套。
III类患者包括①新冠肺炎待排查的急诊手术患者;②诊断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需行紧急急诊手术而医院的患者。手术需要在固定的负压手术间进行,并按照已发布的国家行政部门的指导文件和相关专家共识进行麻醉与感控管理。防护建议:
1)戴帽子,穿工作服、防护服加一次性防渗透手术衣(隔离衣);
2)戴护目镜+防护屏,戴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3)戴合适型号的医用N95口罩,如有条件,进行气管插管相关操作时,推荐佩戴正压头罩;
4)穿一次性靴式防水鞋套。
术后按传染病标准处理相关敷料、器械、仪器设备等用具。
03
麻醉管理实施要点
疫情期间,手术麻醉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与措施,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呛咳所致的室内污染:
患者佩戴口罩进入手术间,结束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佩戴口罩返回病房;
适合喉罩通气的全麻患者,建议尽量选用喉罩;
全麻机械通气时,要求在气管导管/喉罩与螺纹管Y型接口连接处放置人工鼻,在麻醉机的呼气回路端口放置过滤器;
手术结束前,推荐在较深麻醉下清理气道及口腔分泌物(有条件者可采用密闭吸痰装置),在呼吸功能恢复充分的情况下,于患者清醒前拔出气管导管,面罩吸氧并密切观察;
原则上,常规防护患者可进入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可隔床安排患者,以保持安全距离;
二级防护以上的患者在原手术间完成麻醉后苏醒后,送回普通病房或感染病房,或者对应的重症监护室;
在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手术结束后务必做好手卫生及物品消杀处理;
手术区域消毒管理按照国家感控相关规定执行。
负责人:米卫东黄宇光
专家小组成员:孙立(执笔)、申乐(执笔)、李天佐(执笔)、何丽、傅强、王天龙、郭向阳、陈向东、王月兰、左明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etfyzl/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