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生活条件好了,膳食结构发生改变,但大多数人对营养的认识,依然停留在饥饿时代铭刻在基因中的“多即是好”的层面。
过量吃肉会导致摄入能量偏高、饱和脂肪偏多、血脂和胆固醇偏高,除引发心血管疾病之外,还可能提高癌症、骨质疏松和肾结石的罹患概率。所以,吃肉要控制在合适的数量范围内。一两瘦肉、一个鸡蛋、一袋牛奶、一两豆制品,这“四个一”构成了我们一天基本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其实,很多时候人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健康的,就在于筷子夹起了什么的瞬间。
肉的种类很多,现在想吃什么肉都能吃得到。除了个人喜好,从营养价值方面考虑还可以作出怎么样的选择?
肉类选择有顺序
建议选择摄入肉类的顺序为:第一梯队是鱼、虾、蟹,第二梯队是鸡、鸭、鹅,第三梯队是牛、羊、猪。可以多食用第一、第二梯队的肉类,但要注意多种肉类交替食用,只吃“白肉”容易导致血红素铁缺乏,“红白搭配”才能保证营养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国人进食猪肉的比例过高,有的人甚至每天吃猪肉的比例占到整体食肉量的70%~80%,这种情况可能导致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就不同“红肉”而言,在同等质量下,牛肉蛋白质含量最高,猪肉脂肪含量最高,羊肉热量最高。
为了健康,应该拒绝的四类肉食
一是能量密度高的油炸食品。油炸食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垃圾食品之首,油炸的肉食更是“坏脂肪”的重灾区。油炸过的肉能量密度高,经常警示极易导致肥胖。油炸食品中含有的油脂和氧化物质,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最危险的罪魁祸首。
二是营养素被破坏的罐头类食品。肉罐头中肉的营养素遭到大量破坏,其中的维生素几乎损失殆尽。而且罐头制品中的蛋白质常常出现变性,营养价值大幅度缩水。虽然海鱼是极好的肉食选择,但不提倡吃海鱼罐头。除了蛋白质被破坏的原因外,鱼罐头里还含有大量的嘌呤,会加重痛风病、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病情。
三是钠盐超标的腌制食品。腌制的肉类属于高钠食品,经常食用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腌制过程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亚硝酸盐等物质,会导致肿瘤的发病风险增高。此外,高浓度的盐分可严重损害胃肠道黏膜,使患胃肠炎症和溃疡的概率增加。
四是添加剂过多的加工肉类。市场上出售的一些火腿肠、卤肉等制品中都会添加一些防腐剂、增色剂和保色剂成分,会造成人体肝脏负担过重。而且,加工过的肉类或多或少都会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这也是导致某些癌症发生的重大隐患。肉干、肉脯、罐头肉、腌肉、卤制熟食……肉制品种类很多,但还是建议大家尽量选择吃新鲜的肉。
如何吃肉才健康
吃鱼好处多,建议常吃深海鱼。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其中氨基酸的种类较为全面,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鱼肉的脂肪含量较低,只有等量猪肉的一半。鱼肉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为什么更提倡吃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鲭鱼等,理由是深海鱼中含有较丰富的ω-3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降低炎性反应,甚至有助于防治老年痴呆。鱼的最佳烹饪方式是清蒸,清蒸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肉中的营养物质、鱼肉的鲜味并减少油脂的摄入。
去皮鸡胸肉,味美营养高。和猪肉、牛肉相比,鸡肉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但脂肪含量更低。鸡肉的蛋白质中富含人体全部必需的氨基酸,其含量与蛋、奶制品中的氨基酸谱式极为相近,易于被人体吸收,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按不同部位、带皮和不带皮来对比,去皮的鸡胸肉蛋白质含量最高、热量更低,且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具有消除疲劳、保护皮肤的作用。
肉类中的含铁量冠军猪肉。猪肉是我国居民主要的动物性食物。猪肉中富含铁,而血红素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是改善缺铁性贫血的物质。精瘦猪肉是B族维生素的优质来源,尤其是维生素B12的极好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认为猪骨汤可以补钙,但实验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每毫升的牛奶里约含有毫克的钙,而每毫升的猪骨汤里仅含有约2毫克的钙,其含量与自来水相似,差距悬殊。另外,猪肉汤或猪骨汤嘌呤含量高,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偏高的人都应慎食。
“无肉不欢”原本无错,但是吃什么肉,吃多少肉,怎么吃,蛮有讲究。一句话,适量吃肉更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fykfzl/1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