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病理团队在武汉进行第一例尸检前的互相鼓励。(卞修武供图)
卞修武是人体病理学家、陆军医院病理科主任、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于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面对重大新发传染病,病理解剖必不可少重庆日报:病理解剖对新冠肺炎治疗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卞修武: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病理解剖。病理学揭示疾病的本质,包括病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分子发生的改变及其规律,是现代医学起源和发展的根基,所以说“病理乃医学之本”。多年前的东三省鼠疫大流行,伍连德博士就是通过遗体病理解剖证实病因、发现传播途径,最终消灭疫情的。新冠肺炎以一种肺部病变为主、累及全身多器官、损伤范围很大的复杂性疾病。如果没有对病因和病理改变的深入认识,对临床救治工作是巨大的挑战。临床上看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后期往往出现“大白肺”,导致呼吸衰竭,但并不知道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病变如何。病理解剖就类似“侦察兵”,病理诊断就像临床医生的“眼睛”。通过解剖及后续显微镜观察和分子检查,可以最直观地了解病毒在人体的分布和器官损伤状态,哪些器官、组织、细胞受到的损害最多,病毒集中在哪;从而认识疾病发生机制、传播途径和靶向器官,分析我们可以用什么“武器”进行反击等等,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基于相关病理分析,可揭秘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背后的病理真相,创立新冠肺炎病理工作一系列规范标准和诊断体系。这对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能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启示作用。重庆日报: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的难度主要是在什么地方?卞修武:主要是尸检场所的条件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即如何防控其传染性。因为在解剖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场所不当或者防护不严,会有病毒传染扩散的巨大风险。要严格防控病毒的污染和传播,此外在病理标本的转运、取材、制样、检测和观察中,都需要很好的安全防护。这样的传染病尸检工作具有“脏、累、险、严、慎、隐”等特点。我们到达武汉时,全市没有符合国家要求的这类传染病尸检室。我们一步步创造条件,开展尸检工作,十分艰难。建国内首个负压生物安全尸检方舱重庆日报:新冠肺炎的病理诊断工作是怎样启动的?解剖需要取得尸检资质和建负压解剖室,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卞修武:陆军医院病理科是全军临床病理学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经重庆市卫健委审批,2月初我们就在全国首个获得新冠肺炎尸检指定机构资质。随医院4例病例开展了微创尸检(穿刺)。2月8日,医院黄学全教授到达武汉,推进武汉市尸检工作的开展。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医院建了首个符合负压过滤的生物安全尸检方舱和病理研究室。这个解剖室是在移动手术方舱基础上,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建立的。所有的负压系统、尸检台、监控、洗消、正压防护服等装备,都是从全国各地紧急筹措、集成的。相关工作启动后,我们扩大病理团队。目前除了陆军军医大学的增援人员外,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也积极增援。大家克服困难,冒着风险,一起夜以继日地开展尸检病理工作。每例尸检都有新的发现重庆日报:团队第一例系统尸检是什么时候完成的?过程怎样?卞修武:我们在武汉进行的第一例病理解剖是2月18日夜。当我第一眼看到了这个疾病的病变本质,心情很沉重。整个过程持续了3个多小时,我们防护服内的衣服全部湿透,缺氧、腰痛,很累,出尸检室,已是凌晨。就这样,我们陆续开展了数量最多的新冠肺炎尸检病理工作,总结出病理特征和诊断共识。我们为捐献者的大爱无疆感动,为医院和临床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感动,也为病理团队的英雄气概感动。截至4月3日,我们进行了27例系统尸检,每例都有新的发现。前期通过总结尸检结果,我们已将新冠肺炎的病理改变写入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为临床救治和防控提供了重要依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fykfzl/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