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抗新冠肺炎一线护理人员体力透支的原因,总结预防对策,以消除或减轻援助一线护理人员体力透支的发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方法: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在年2月10日至年3月1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光谷院区抗疫过程中发生体力透支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对策。
结果:援鄂期间一线护理队员发生疲倦乏力83例(83%)、头痛头晕51例(51%)、心慌胸闷40例(40%)、睡眼障碍38例(38%)、恶心呕吐19例(19%),其主要原因为心理危机、严格的防护工作要求、护理工作量大等。预防对策主要包括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适度锻炼,增强体能、加强自我保护等。
结论:援鄂期间一线护理队员发生体力透支情况较多,管理者积极分析原因,采取各项有效措施预防护理人员体力透支的发生,保证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新冠肺炎;一线护理人员;体力透支;预防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感染不明原因新型肺炎患者,年1月中旬正式确诊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病例[1]。年2月8日,国务院决定将在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着疫情的蔓延,在我国其他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截至3月1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例,死亡病例例。[2]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是我国近年来较严重、较复杂、波及范围较广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疫情发展迅速,对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医疗单位提出了人力物力等诸多挑战。
笔者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于年2月10日至3月1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光谷院区执行抗疫任务已20多天,现将一线护理人员体力透支的预防经验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山大二院援鄂医疗队护理队员共名,女性94名,男性6名。年龄24~45岁,平均(35土5.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2名、护师45名、护士31名,其中护理部1名、护士长8名、呼吸、重症及各相关病区91名。
1.2发生体力透支情况
一线护理队员发生疲倦乏力83例(83%)、头痛头晕51例(51%)、心慌胸闷40例(40%)、睡眼障碍38例(38%)、恶心呕吐19例(19%)。
2原因分析
2.1心理危机、压力大
在新冠肺炎这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人员是救治病人的“一线战斗员”,是护理操作的具体实施者,,与病人保持近距离密切接触,,风险最大。另外,防护物资缺乏,导致护理工作压力大,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本次支援护士中低年资居多,年龄24~36岁占67.4%,这部分群体对突发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护理要点、防护用具等认知不足,产生畏惧心理,增加了心理负担。另外,由于面临的工作是全新的,具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同时体力强度也大,担心不能胜任。尤其一进入一线封闭隔离的环境,看到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复杂情绪,在信息、人际交流缺乏的情境中作为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进入院区的第2天是我值班,当时我并没感到紧张和恐惧,而在为病人处置时不由自主的手有些颤抖、腿有点发软、胸闷、心慌出汗,这是怎么了?难道潜意识中还存在恐惧的影子?后来通过自我调节才得以缓解。2.2防护工作要求严格
该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我国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3]《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4]指出医务人员在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需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所以对其防护要求也就十分严格,护士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时需穿戴多层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一次性帽子、防护眼镜、防护面屏、N-95口罩、连身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2层鞋套和至少2层乳胶手套,相对于普通病房工作,其身心负荷更大。[5]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现有医护人员实践情况不断优化防护装备,制定了严格的穿脱流程。医护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按照严格的工作流程穿戴三层防护装备:
(1)内层为洗手衣,长袖,材质为棉布,戴第一层帽子,戴N95,后带第二层圆帽,戴外科口罩;
(2)外层一为穿一次性隔离衣,无纺布,连帽,戴第一层手套、戴护目镜、穿第一层高帮塑料鞋套,外套第二层无纺布低帮鞋套;
(3)外层二为包裹式防水隔离衣、戴第二层无菌手套、酌情戴第三层外科口罩,一次性面屏、长简靴套。三层防护装备有效确保无任何皮肤外露,一次穿戴过程耗时30~40min。如进缓冲间整理垃圾及接触可见污染或有气溶胶操作时,加穿一次性外科隔离衣,戴第三层无菌手套,加防护头罩。甚至为了不给病毒有任何可乘之隙,我们在可能漏气的口罩及帽子周围都粘上透明胶带。憋气、闷气及其带来的心烦、气躁缺氧等反应消耗体力。
3.3护理工作量大
医院光谷院区是武汉新冠肺炎重医院之一,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形势严峻。截止目前我们病区共收治77名患者,其中重症63人,危重14人。目前,针对新冠肺炎仍没有特效药物[6],大多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各种治疗、护理任务非常繁重。几乎每天都有抢救患者的情况,这样的工作量在普通病房也算是重负荷的,更何况是在这特殊病区,病人的一切治疗和生活起居全部由护士负责,护士每天必须面对许多任务,护理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基本上是在带小跑的行动下,才能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不但是对护理人员技术的一种考核,也是对我们体力支持的一种考验。队员们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3预防对策
3.1鼓励护理人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3.1.1指导护士心理调节,医院关爱互传小组专人定时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xefyzl/5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