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常识
复课后新冠肺炎防控指南-个人防护篇
↓↓↓1.规范佩戴口罩在人员相对集中或空间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建议戴好口罩。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正确的口罩佩戴方法如下,注意口罩的内外、上下不要戴反,深色向外,鼻夹向上。
儿童如需戴口罩,建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其效果相当于颗粒物防护口罩。儿童佩戴口罩时需在老师的帮助及看护下使用,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参考资料来自中国疾控中心)
当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摘口罩时注意不要触碰口罩外表面,按垃圾分类要求丢弃,并及时洗手。
2.严格执行手卫生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用物品或垃圾污染物后,以及咳嗽打喷嚏、触摸眼口鼻等“易感”部位前等,均应进行手卫生。
洗手要按照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20s以上,之后冲洗干净。
当不方便洗手时,也可使用含酒精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手消毒时要保证消毒剂充分接触到手的每个部位。
学校应提供可正常使用的充足的洗手设施,以及皂液/洗手液、一次性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供在校人员使用。
3.与他人保持距离尽量避免同其他人近距离接触、近距离交谈。
4.不共用个人物品私人物品,如衣物、毛巾、餐具等,避免同他人共用。
5.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并妥善处理纸巾,或用手肘部遮挡口鼻;当佩戴有口罩时,咳嗽或者打喷嚏后应及时更换口罩;咳嗽、打喷嚏后应及时洗手。
6.消毒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消毒人员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乳胶/橡胶手套、戴口罩,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摘除手套、口罩和脱卸个人防护用品后应及时彻底清洗双手。
7.校医应做好个人防护校医应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手套;当接触发热等可疑症状教职工或学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穿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帽子、加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8.安全处理污染物处理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时,应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手套、口罩、隔离衣,必要时戴鞋套等。
新冠病毒几乎人人易感!
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公布了对新冠肺炎的最新研究结果与应对措施。
1、病毒属性
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尚未查明动物来源
新冠病毒是一种动物源性病毒,在武汉发现的早期病例被认为是通过动物传染到人的感染途径,因为许多人报告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暴露史,截至2月25日,尚未查明动物来源。
2、病毒宿主
蝙蝠可能是该病毒的宿主
分析显示蝙蝠可能是该病毒的宿主,但中间宿主尚未查明。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新冠病毒具有冠状病毒家族的典型特征,属于β-冠状病毒。对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和已有的其他β-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一致性对比后显示,该病毒与蝙蝠携带的SARS样冠状病毒RaTG13株全基因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6%。
3、病毒特点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既不是SARS,也不是流感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出现的病原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对公共卫生问题及经济社会影响。它既不是SARA,也不是流感。仅根据已知的这两种病原体来构建对病毒的认识并制定防控措施存在风险。
新冠病毒具备独特的特征,例如,与流感相比,其在儿童中的传播活跃度有限,其临床表现也与SARS不同。
4、传播途径
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
新冠肺炎在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在感染者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尚无新冠肺炎空气传播的报告,且根据现有证据,也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但在医疗机构中或可能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
少数病例粪便中还发现了活病毒,但根据现有证据,粪-口传播似乎并不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方式,其在新冠肺炎病毒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仍待明确。
5、传播来源
聚集性病例主要发生在家庭中,社区传播有限
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病例是来自武汉或湖北或与之有联系。而调查发现人际传播中社区传播非常有限。大多数聚集性病例发生在家庭中。
6、易感人群
新冠病毒几乎人人易感,但18岁以下患病率相对较低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所以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根据目前在中国观察到的流行病学特征,几乎人人易感,尽管可能存在易感性增加的危险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感染后是否具有免疫力。
数据表明,18岁及以下人群的罹患率相对较低(占所有报告病例的2.4%)。但根据现有数据,无法确定儿童是否较不易感或者他们的临床表现是否不同。
7、预后特点
多数患者为轻症可痊愈
多数感染的患者为轻症并可痊愈。约80%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为轻症和普通型,包括无肺炎或肺炎患者,13.8%患者为重症。
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多为60岁以上,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癌症等基础性疾病者。
8、医务人员感染
非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传播特征
流调显示,许多医务人员病例可医院感染的。湖北以外地区的医务人员感染很少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感染并不是新冠肺炎在中国的主要传播特征。
9、中国措施
中国采取的措施扭转了疫情不断升级的形势
中国采取了坚定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有效地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经验。中国采取的这些独特且史无前例的措施,彻底扭转了湖北和其他地区不断升级的疫情形势。中国经验表明,确定新冠病毒后,积极的准备措施和快速应对十分有效。
10、对公众的防护建议:
认识到新冠肺炎是一种全新出现的令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xefyzl/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