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儿童反复肺炎及获得性肺炎的病因分析概述如下:
1、儿童反复肺炎
医院分析了80例反复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断方法。先天畸形38例(50.6%),反复吸入8例(10.6%)、免疫缺陷病7例(9.3%)、哮喘9例(12%)和原发纤毛不动综合征6例(8%)。肺部CT检查40例,纤支镜检查66例,免疫功能检查38例,肺功能检查28例,电镜检查20例。结论小儿反复肺炎的病因主要是呼吸道的先天畸形,其次是反复吸入、免疫缺陷病和哮喘等。病史和体格检查对进一步检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胸部CT、纤支镜检查、电镜、免疫功能检查是反复肺炎病因诊断重要手段。
2、小儿院内及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及临床分析
首都儿科研究所为了解近5年肺炎患儿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现状,对年1月~年11月住院的例肺炎患儿的痰培养病原菌情况及临床特点做了分析研究。
方法无菌操作吸取患儿鼻咽深部分泌物,机械通气患儿经气管插管取痰,将合格痰标本接种5%羊血琼脂平皿和巧克力平皿进行培养,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对培养出的病原菌做药敏试验。
结果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组及行气管插管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组(CAP-I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G-)菌为主,并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5%);未行气管插管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组(CAP-Ⅱ组)革兰氏阳性(G+)球菌相对增多,并以肺炎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均占38.2%),肺炎链球菌主要分离自1~5岁小儿(46.2%),表皮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6个月以下小婴儿(84.6%)。药敏结果显示:各种G-菌对环丙沙星较敏感(总敏感率77.2%),而对包括三代头孢在内的其他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如对头孢三嗪的平均耐药率为66.7%~70.8%;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84.6%;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头孢三嗪和阿莫西林/棒酸的敏感率也较高(分别为76.9%和69.2%),对青霉素%耐药。HAP组多数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8.7%);CAP-I组17例重症肺炎中,新生儿3例,3个月以下小婴儿11例(64.7%)。
结论近5年分离的多数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仍可考虑首选青霉素治疗,但应警惕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升高趋势。HAP患儿多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预后不良;重症肺炎多见于小婴儿,并发症多,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小儿肺炎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有无基础病/并发症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选择不同的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方案。
3、小儿常见病毒性感染等肺炎分析
上海第二医院小儿肺炎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v
方法用免疫荧光法(1FA)检测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1(PIVI),副流感病毒Ⅱ(PIVⅡ),副流感病毒Ⅲ(PIVⅢ),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B1病毒(CBlV),嗜血流感杆菌(H1),支原体(MP)和肺炎克雷伯杆菌(KP)8种病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
结果例肺炎病例血清特异性IgM阳性76例,阳性率67.3%,其中RSV45例,阳性率39.8%,CBiV32例,阳性率28.3%,PIVⅡ28例,阳性率24.8%,PIVⅢ26例,阳性率23.0%,H19例,阳性率8.0%,MP4例,阳性率3.5%,KP2例,阳性率1.8%,PIVI0例。单纯病毒病原感染61例,感染率54.0%,两种及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41例,占36.3%。
结论病毒仍是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病原,其中以RSV阳性率最高,CBV逐渐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致病病毒之一。
专家链接:
喻闽凤,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擅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小儿肾病、小儿神经系统级过敏性紫癜等风湿免疫病。坐诊时间:周一、三下午,周二、五、六上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zlfyff/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