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医院篇:
运筹帷幄疫情中目标指向三个“零”
——张旭抗疫事迹
张旭,中国医科大学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早在新型不明肺炎发生之初,张旭副主任作为中国医大一院第一个参与其中的中层干部,负责制定相关工作预案、管控我院防护物资、协调院内抗疫的事宜。在我院、全省乃至全国防护物资紧缺的大环境下,严格管控物资使用情况,每天往返于多个部门之间,平均接打电话余次,每天休息不足6小时,连续10医院,累计撰写抗疫相关文件10余版,组织开会20余次,上报患者及物资数据50余次,为我院后续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月3日,张旭临危受命,担任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领队率队出征武汉。他对内加强管理,凝聚队伍,医院医院联系,开展救治工作。医院各类协调会议50余次,协调召开队内会议40余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2月10日,带领救援队全体队员在30小时内完成B区张病床的病房组建工作,完成医疗、护理、院感及质控流程的建立,一切从无到有,在预定时间内完成病房组建工作,保证了患者的及时救治。所带领的救援队自抵达以来,累计诊治患者人,出院人,完成影像学检查例(其中:例肺CT,例胸部DR),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病亡、零回头”。
医院CT诊疗资源不足,张旭及时向救援队承建单位反映情况;为保证车载CT能平安抵达,在车载CT抵达武汉后,领队张旭前往湖北边境完成车载CT交接,并亲自护送医院,确保CT车顺利交接并第一时间投入使用;并通过智慧医疗与中国医大一院实现CT影像的远程会诊,提升了救援队的医疗质量,累计完成余名患者的放射诊断和临床评估工作,大大提升了救援队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出舱后“零回头”。
在救治工作中,张旭还不断总结,将经验固化成成果,带领医院工作经验及时进行总结,汇编成《医院工作流程细则》并不断更新,将用于更好的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为新冠疫情救治工作贡献了属于辽宁的经验与智慧。在张旭的带领下,救援队一系列出色的工作得到了患者、社会和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救援队的事迹先后被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广泛报导,值得一提的是,2月29日,原辽宁队负责的地下二层病房关闭时,名病友联名签署请愿书,宁愿牺牲生活条件,也希望辽宁队继续为他们保驾护航。此外,辽宁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还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在完成洪山体育馆医院的支援任务后,接国家卫生健康委指派,张旭又带领全体队员开始了下一项工作任务,期间,张旭又想方设法,确保了我救援队队员的安全。
02
医院篇: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吴跃抗疫事迹
我叫吴跃,是中国医科大学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一位4岁孩子的妈妈,在这个全国战“疫”的时候,当湖北需要我们援助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报名,最终成为第一批援助湖北襄阳的医护人员。做为一名护士,我有扎实的护理技术,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敬业态度。
年2月12日,当我们踏上襄阳的土地,就感受到襄阳人民的热情,看到街道两旁笔直站立的警察向我们敬礼,一阵暖流涌上心头,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也深深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接医院“新冠肺炎”疑似重症病房,我们面对的大多是危重症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病情瞬息万变,稍不留神意外就会发生,我们必须用百分之百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zlfyff/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