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pneumonia)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原虫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根据病理解剖分为: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1个月以内)、迁延性(1~3个月)和慢性(3个月以上),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症肺炎和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全身中毒症状重)。
小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最常见。
病史多见于冬春季,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常有受凉史。营养不良、佝偻病、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等为小儿肺炎的易患因素。
临床表现因患儿抵抗力、病原体毒力、有无并发症等的差别,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轻症肺炎以呼吸道病变为主,重症肺炎则可影响其他系统。
1.一般症状
起病多较急,发热可低可高,食欲减退,精神状况差。
2.呼吸系统表现
咳嗽为常见症状,呼吸增快,严重患儿可出现鼻翼扇动及三凹征,不同程度发绀。双肺听诊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部分患儿病灶融合,出现叩诊浊音,闻及管状呼吸音。如并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则叩诊为浊音,呼吸音明显减低。
3.其他系统表现
(1)循环系统:重症肺炎可出现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标准为:
①心率突然增快>次/分,不能用发热或哭闹等解释;
②呼吸突然加快>60次/分,不能用发热、烦躁解释;
③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四肢冰冷;
④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⑤肝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
⑥尿少或无尿,时间长者可有颜面眼睑或下肢水肿。
前5项为必备条件。
(2)消化系统:呕吐、腹泻常见,中毒性肠麻痹引起的严重腹胀可使呼吸困难加重,重症患儿可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
(3)神经系统:多见烦躁或嗜睡,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意识障碍。
4.并发症
脓胸、脓气胸、肺大疱、肺脓肿、化脓性心包炎。
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检查
可用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检查及免疫快速诊断技术确定病毒种类;可作血培养、痰培养及抗原检测明确细菌,也可用其他方法确定病原为支原体、衣原体等。
2.外周血检查
(1)白细胞计数: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核左移、胞浆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总数正常甚至降低,分类中以淋巴细胞为主。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酶积分<60提示病毒感染的可能,>多为细菌性肺炎。
3.X线检查
早期仅有肺纹理增粗,透光度降低;以后两肺见散在点状片状阴影,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伴发脓胸时,患侧肋膈角变钝。
一般治疗注意饮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呼吸道隔离,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抗感染治疗1.抗生素治疗
(1)原则:根据病原菌选用药物;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足量足疗程用药。
(2)根据不同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3)用药时间: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体征消失后3天停药。支原体肺炎2~3周,金葡菌肺炎总疗程6周。
2.抗病毒治疗
(1)利巴韦林10~15mg/(kg·d)。
(2)干扰素雾化吸入疗效优于肌注,疗程3~5天。
(3)痰热清0.3~0.5ml/(kg·d)。
(三)对症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应用祛痰剂、支气管解痉剂等。
2.给氧
湿化后给氧,一般0.5~1L/min,经鼻前庭吸入。严重缺氧者,用面罩给氧,2~4L/min,甚至在必要时用人工呼吸机。
3.并发心衰的治疗
宜早用毛花苷丙,饱和量2岁以下0.03~0.04mg/kg,2岁以上0.02~0.03mg/kg,先给饱和量的一半,余量分2次间隔4~6小时给予,是否需达饱和量视病情而定。另外,应酌情应用镇静剂、利尿剂、扩血管药如酚妥拉明等。
4.中毒症状明显者
在强力抗炎的同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0.3~0.5mg/kg,静滴,或用泼尼松1~2mg/(kg·d),口服。
5.咳嗽
干咳者可用镇静剂、止咳剂,有痰者用祛痰剂。
6.腹胀
严重腹胀者影响肺的扩张,加重呼吸困难,缺钾者宜早期补钾。有中毒性肠麻痹者,行胃肠减压,并予以新斯的明0.02~0.04mg/kg,肌注。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常继发于葡萄球菌皮肤感染及上呼吸道炎,以肺组织迅速破坏并形成脓肿为特征,冬季多见,好发于1岁以内小儿。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多为弛张高热、中毒症状重,面色苍白、咳嗽、咳脓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早,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常伴有皮疹,易出现脓胸、脓气胸等并发症,X线常见肺浸润,有时可与粟粒性肺结核混淆。易变性是金葡肺炎的X线特征,临床疗效较一般肺炎差,疗程长。
2.肺炎支原体肺炎
为肺炎支原体引起,经呼吸道传染,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其发病与支原体的直接侵犯及免疫损害两者有关。常有发热,热程1~3周,突出表现是刺激性咳嗽,有的酷似百日咳,咳出黏稠痰液,肺部体征不明显。婴幼儿比年长儿病情重、病程长,以呼吸困难、喘憋及肺部哮喘鸣为主要表现,少数患儿出现多系统损害。
3.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2岁以内者,临床分两类:
①毛细支气管炎:病变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而喘憋为突出表现,肺部听诊以哮鸣音为主,可有湿啰音,中毒症状轻,X线以肺间质炎症为主,常见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征象;
②合胞病毒肺炎:病情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呼吸困难,面色青灰,可见三凹征,肺部满布哮鸣音及细湿啰音,也叫“喘憋性肺炎”,胸部X线见小片阴影,肺纹增多变粗,肺气肿征。
4.腺病毒肺炎
为腺病毒所致,2岁以内多见,突发高热,呈稽留热型、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剧咳,常有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体征出现较晚,主要为哮鸣音及细湿啰音。X线特点:
①可早于肺部体征出现改变;
②肺气肿征多见;
③病灶常融合为大病灶;
④病灶吸收缓慢,可至数月。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惊喜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etfyzl/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