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都医科医院呼吸科刘双
典型病例
主要病史
患者女性,78岁,除患高血压病10余年外,2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平时按时服药,注意饮食调整和锻炼,血糖控制良好。2周前张奶奶外出受凉,回家后自觉头痛,全身疼痛,流清鼻涕,咳嗽、嗓子发痒,服“感冒药后症状无好转,出现畏寒发热,有痰咳不出,胸闷气短。
体检
口周疱疹,左下肺湿性音。胸片显示,左下肺炎。考虑患者高龄、伴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抵抗力差,病情易恶化,故收住院治疗。
辅助检查
入院检查白细胞计数(WBC)6.6×10^9/L,中性粒细胞占85%,呼吸道病毒检测显示,流感病毒抗体(H3N2)阳性,同时痰涂片显示链球菌阳性。
诊疗经过
初步诊断患者在感冒后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治疗应用莫西沙星0.4g,每日1次,静脉滴注5天,之后改为口服莫西沙星治疗5天,同时给予“复方甘草合剂、氨溴索”等止咳化痰药物,病情好转出院。
出院后1周门诊复查胸片,左下肺病变明显吸收,故停用抗菌药物,改用中成药“痰咳净”等通宣理肺等治疗。
点评
对于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病毒性感冒可能引发CAP。在治疗CAP时,初始经验性治疗也兼有诊断性治疗作用,抗菌药物须覆盖非典型病原体和耐药肺炎链球菌,药物剂量要足量,抗菌活性可靠。
如果治疗后病情恶化或无好转,则应进一步排除特殊病原菌感染,例如结核病、真菌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肺炎(如肿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等。
对于老年患者还应严密注意药物毒副作用,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
病毒性感冒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关系密切
欧洲的一项关于病毒感染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研究发现,在例确诊为CAP的住院患者中,例有明确病原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其中,病毒血清阳性者占18%,包括单独病毒学阳性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
从各种病毒所占比例来看,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和副流感病毒位居前三位。在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病毒感染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
有学者发现患有心功能不全的CAP患者更容易发生病毒感染。据报道,目前美国CAP和流感仍然是位居高死亡率疾病的前列。流感在美国的发病率是5%~20%,流感流行或局部暴发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慢性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者,感冒后应注意及时治疗,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初始治疗中明确病原体很重要
在肺炎的初始治疗中,病原体的确定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检测方法繁琐,国内外关于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检测都遇到了瓶颈。目前认为,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病毒打先锋、细菌步后尘”。在治疗CAP中,是否有必要加用抗病毒治疗,何时应用抗病毒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因为抗病毒药物在起病48小时内应用效果明显,而我们经常是在常规治疗无效后才进行一系列病毒学检测,或者加用抗病毒药物。这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误患者病情。
然而,我们并不提倡抗病毒药物的常规应用和滥用,因为大部分的病毒感染都具有自限性。如果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脑血管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出现感冒症状加重时,则应该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警惕呼吸道病毒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响,预防性应用抗病毒的中药制剂和对症治疗,早期发现感染肺炎的迹象,及时治疗以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初始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来源:.4.17全科医学周刊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etfyzl/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