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药的发祥地,是中药大国(是否中药强国,我不确定),但直到今天,我们的很多医学专家对中药为何起效依然不甚了解,依然不了解中药的化学与生物实验数据,依然不敢公开大声说“什么中药对什么病、什么病毒会起到哪些具体的作用”,几千年过去了,我们对[中药]的价值居然还是含混不清,甚至提出各种质疑,我们这是怎么啦?
先不管是谁说的“双黄连可能对某种病毒有抑制效果”,也不用管说话的动机是什么,但如果它对改善病情确实有帮助,就不该出现一边倒的批判,这显得我们无知而偏激,显得“媒体小编们”缺乏认知世界的基本逻辑。
(这些报道真是一言难尽,感觉特别扭曲)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替任何人做广告,虽然我是一名如假包换的市场营销专业人士,但我同时也是半个医生。
在-两年间,我遭遇了几次颇为严重的病痛折磨,包括顽固的鼻炎(这是很久之前就有的)、严重的颈椎病、严重的扁桃体炎、甲亢、肾结石、通风,现在我戏称其为“恶劣生活习惯慢性病爆发之综合症”,放心,不少人都有这个机会。
医院,换过很多医生,被折腾得不成人形之后,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自救,自行研究更靠谱的治疗方案。幸运的是我居然无师自通,把自己的病挨个彻底治好了,而且我自信地认为,凡是我得过的病或者与之相似的未病,都可以永不复发——我用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有些病还采用纯中药疗法,所以大家千万不要“酸”中药,那很肤浅,因为中药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神奇。
说我无私自通其实不准确。首先我爷爷和几个舅舅都是中医,估计是某种天赋在发挥作用;其次是我一直都热爱生物学,而且历来的成绩都不错;另外我还有一段特殊的经历,我曾医院合作过整整七年,医院的市场推广,为此我在肿瘤医学知识中浸泡过不少时间,还经常跟许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医学泰斗学习,交流关于各种肿瘤疾病的机理、治疗和预防,自然会涉猎到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代谢病、慢性病、治未病等方面的知识,从中能学到不少“内幕干货”,这既是我的工作需要,也是一种爱好......基于种种原因,我对许多慢性病的研究并没有多大障碍,甚至效率还挺高的。
我认为中药之所以神奇,是一种因懵懂而产生的幻觉,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尚不能彻底解开中药的全部秘密。比如每一味中药,包含了什么化学物质成分?哪些成分对哪些疾病起效,以及如何起效?哪些成分对人体有害,以及如何发生伤害?哪些中药的哪些成分与什么西药结合,会产生什么效果?
中药是亿万年进化筛选而成的天然配方,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几乎每一味中药都包含了一组复杂的物质配方,而大多数西药则是单一物质,这就是二者的最大区别。但它们也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百分百的物质属性,都是基于某种(或某组)物质对人体和疾病产生了作用,而不是基于什么天地灵气或日月精华。
古人对中医的贡献在于经验,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经验上不求上进,否则怎么对得起祖先们的辛勤付出?人家那会儿没有化学,没实验室,还能总结出浩如烟海的宝贵经验,我们呢,除了把它变成粗浅的商品用以赚钱,又为中医做了什么?我们的任务是对中药进行分子化研究,然后把它变成理直气壮的尖端的科技成果。但现实却是,随便一群无知的“网络小编”就能对它口诛笔伐、全网围剿,各位,我们的正常逻辑还在吗?
下面说说我都得过哪些病,结果怎样,以及是什么把我逼成了医生。
同病相怜的,想听故事的,请继续......
首先是鼻炎,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有了,反反复复,战战兢兢,一不小心就会爆发。别人以为你身体虚弱,总爱感冒,于是备受鄙视。其实过敏反应跟是否强壮并无直接关系(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导致鼻敏感的原因多达十多种,随便一种都够你喝一壶的,最可怕的是还会经常搞错诱因,真是有苦难言。
我是怎么治好的呢?说实话,一直没什么好办法,MD太难了!直到治好后面所讲的甲亢之后,鼻炎才“顺便”彻底从我身上消失,但注意哦,根治鼻炎并不是靠甲亢!所以继续往下看吧。
[严重的颈椎病]
年春季,我的“恶劣生活习惯慢性病爆发之综合症”第一次爆发,是严重的颈椎病,起初以为做做推拿就好了(后来发现这是致命的错误),结果更疼,医院和街边的理疗馆,效果都不好。
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他们为何那么差劲,回想起他们的药方,要么死贵,要么只开西药或只开中药,医院给我上中西医结合。我经常听到医生说“我这里不是中医,我不能开中药”,医院的吊诡之处,为什么中西医必须河水不犯井水呢?估计是因为整个医疗行业对于中西医结合,一直都缺乏标准与自信。医院小诊所可以自由组合......中西医结合,明明可以很牛叉,却往往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排除在“规范治疗”之外。
后来的我,整个颈椎、肩甲、后背、手臂开始漫山遍野的疼,没日没夜的疼,抬头抬不了,电脑用不了,电视看不了,写字都费劲,每天都是老婆帮忙在后背贴膏药,每次十多贴,但只能稍微止痛,无法终结......那段历史太黑暗了,折磨了我整整五个月。
我被迫第一次开始自救,研究怎么治疗颈椎病,神奇的是,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把方子弄好了,中西医结合,四种药一起用,四天不到全好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拖五个月才想起要自救,可能是对“医院”依然心存幻想吧。
[严重的扁桃体炎]
几乎是紧接着,扁桃体发炎。这个病,我怀疑是我帖了五个月的颈椎膏药引引发,加上经常熬夜,导致免疫异常,最终嗓子冒烟......起初以为没啥事,谁知过了两天,喝水都刺痛(溃烂),偶尔还发烧。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看了好几拨医生,折磨了将近40天,居然还是没能搞定,吃药吃得腰酸背痛,吃不好,睡不香,面色如土。
后来逼得没办法,再一次开始自救。但有些研究报告太难找了,没有那种研究报告就没法找到立竿见影的用药依据(自救,我是认真的)。这次花了两三天才研究出方子,我果断扔掉医生配的中药(蒲地蓝),因为副作用比较大,不适合我,我改用纯西药,重新搭配,外敷内服,结果48小时不到就好了。我这个人很客观,从不盲目崇拜中药或者西药,只有直指根本、合理用药才是王道。好了之后我对着镜子大骂,发泄一肚子的憋屈。
[甲亢,和老鼻炎]
折磨终结了?远远没有!
两个多月之后,感觉眼干、眼凸、消瘦(可能更早就开始了),一查居然是甲亢,老天啊,我居然会得甲亢!?我当时愣住了,我一直误以为甲亢是类似于绝症之类的大病,因为我从小就见过和听说过因甲亢去世的人,有些还是自己熟悉的长辈。
老天跟我开的玩笑似乎一次比一次大,后来得知有研究表明长期的扁桃体或咽喉严重发炎可能会诱发甲亢。不过这次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好医生,他说甲亢多数是免疫异常导致,像我这种急性的,可以根治。除了传统甲亢药物,还给我开了一种很妙的中药,如果没有这款中药,治疗周期会比较长,副作用也大,而且有一定的复发率。
根据医生不小心透露的发病机理,我自己还加了几样东西一起服用,问过医生行不行,医生说没问题,还狡黠地问我“你是医科毕业的?”。结果病情好转得比预想中更快,一个月左右症状基本消失,两个月彻底治愈、停药。
而且,我发现自己配的这组中药还有另一种神奇的功效。当时治愈之后刚好是国庆,要回老家扫墓,我居然一口气上下好几座大山头不费劲,浑身好像有用不完的耐力,太神奇了,好像年轻了十几岁!不对,就算十几年前我也没这样的耐力,一点都不夸张!
更为神奇的是,折磨了我长达十年的鼻炎从此再没发作过!至于这组中药的方子是什么,我不能公开说,毕竟不同的体质适用不同的疗法。
[肾结石]
年,肾结石。一天早上如厕,怎么都尿不出来,奇怪,明明有尿意的呢!又过了几分钟,感觉腰部坠痛,以为是闪到腰之类,但很快,震撼级的疼痛汹涌来袭,不断加重,左腰疼痛如炸,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暴毙,我完全懵了,完全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才早上七点多,不想惊动家人,自己爬起来,医院急诊。到了急诊科,我已经无法站立,极度疼痛的我直接躺地上,两个医生把我抬到床上,医生说九成是肾结石导致的肾绞痛。肾结石?这都什么破病啊,这么尴尬的病怎么就被我赶上呢?
打了两个多小时的吊针,终于舒服了许多,然后一顿排队、开药、拿药,临走时我问医生这病能根治么,他说不能......我问结石能不能变小,他说不能,因为石头不能自己变小,这是常识,我将信将疑......我问不动手术可以么(结石约米粒大小),他说比较难......我问怎么预防复发,因为真的超痛,他说不要吃豆腐,不要喝浓茶,不要......似乎都是不痛不痒的养生建议,感觉自己必须进入养生阶段,快意人生就别想了,我还是将信将疑......因为我依稀意识到:肾结石应该是结晶体,并不是花岗岩,结晶体很不稳定,既然能结晶,就能被溶解,凭什么不能自己变小?
那两年的病痛让我“滋长”出新的智慧,让我隐约明白了一些道理:大多数医生不会告诉你发病的机理,也不会帮你根治(不复发),不会告诉你预防秘笈。当然很多医生本身是真的不懂,只会照本宣科。
因为我死活不肯做医生建议的手术,他只好开口服药给我“试试看”,事实证明那些排石药确实能让结石变小,并直接排出体外——我的判断是对的。
接下来的关键是防复发,尿结石可是典型的代谢病,复发率很高。我实在恐惧那种惨烈的疼痛,于是开始研究如何预防复发,结果毫无悬念地成果卓著,直到现在(年)从未复发,忌口?完全不需要!
后来我至少帮助过四五个亲戚治愈过肾结石,而且无一复发。因为照我的方法去做,身体会失去复发的条件,整个身体会逐渐恢复到比发病前更好的状态,洁净、轻盈、年轻,连皮肤都会变得细嫩、有光泽。
你没看错,我的方子不但预防肾结石,稍作调整还是延缓衰老的上乘良方,而且绝对安全,持久有效。
[痛风]
三年后的年,痛风。那阵子为了开新课,连续奋战三个多月,熬夜、抽烟、每天啤酒加蚕豆,偶尔感觉手指、脚指的关节会肿胀和轻微疼痛,左脚趾关节甚至有时会突然刺痛,但过一会又好了。我知道自己的代谢负荷出了问题,但自恃“精通”保养之术,先不管它,过阵子再说吧。
直到有一天回农村老家,左脚趾关节晚上爆发剧痛,痛得我整晚做恶梦。早上起来,做脚趾肿胀发红,疼痛到无法走路,感觉整条左腿都是瘸的。可能是因为太久没生病了,这次又懵了,完全不明白怎么回事,没踢球,没扭伤,也没有被锅盖斧头之类的砸到,怎么就剧痛了呢?使劲擦正骨水(老家只有这个),完全不起作用。我开始怀疑这不是一般问题,赶紧百度一下,貌似痛风发作。
什么鬼,我居然会痛风!?原以为这种“窝囊病”离我很遥远——年轻人啊,别以为那些耳熟能详的尴尬病、窝囊病、老人病就真的与你无缘,只要你太放肆,迟早会遇上的,如今很多疾病都开始年轻化,“养生”已经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医院检查、开药,两天下来已经不再剧痛,但走路还是一瘸一拐,去复查问什么时候能彻底治好,医生说要慢慢恢复,要忌口,一大堆不能吃的,但就是不说个准数,我将信将疑......
于是百度一顿查,除了乱七八糟的广告,看到的答案几乎都说“通风是永远治不好的疾病,没有根治的方法”。我又懵了,不会吧,这让我的后半生如何度过?别说跑步了,连畅快地散步都难......想到这些,我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只能靠轮椅为生的废物。我研究了好几天,依然毫无头绪,那时我真的有点绝望。看着儿子活蹦乱跳的身影,心想:宝贝啊,爸爸可能再也不能陪你出去玩了......超级悲凉,涌上心头......
直到我不小心找到一份对比治疗研究报告(对的,又是研究报告,我已经偏爱上这种严谨的学术报告),其中有一种治疗方法我深表认同,而且我对那种方法并不陌生,终于又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开始尝试,一天,两天,三天,没什么好转的迹象,直到第七天(我记得很清楚),早上起来疼痛感明显减轻,然后一直到大约15天,肿胀完全消失,疼痛完全消失,掰扯拉拽、跑步跳跃,完全正常,彻底痊愈。一直到今天(年2月因疫情宅家里哪也不去),四年过去,从未复发,要忌口吗?完全不存在!酒照喝,海鲜照吃,吃香喝辣基本无需改变,因为在我的防护体系中,这些小玩意已经很难让你持续尿酸偏高,更不会高到痛风。
后来有一个比我严重得多的朋友,他的两个脚脖子都严重肿胀,疼痛难忍,我花了一个半月帮他恢复如常,他视我如大神,怀疑我是不是有高人指点。高人指点是肯定的,还不止一个呢,当然啦,天赋异禀也很重要......各位别嘘,在生物学角度,天赋是指基于某种基因特征,实现对某种信息进行高效判断与高效传递,并指导个体产生某种高能行为的总称,你也有!
你说,除了天赋,还有能怎么解释,我为何能对这些顽疾见招拆招,而且还能根治,显然这和“久病成医”完全不是一回事。知道“根治”这事有多难吗?绝大多数医生对绝大多数的疾病都做不到,医院就倒闭了......我有时在想,如果我学医的话,我肯定会是顶级的名医。各位别嘘,自嗨无罪嘛!
[坚哥的根治医学]
经过这一轮的病痛折磨和一发不可收拾的自救研究,我似乎逐渐形成了一套可以称之为“根治医学”的套路(称“模式”过于厚重,承载不了),“根治医学”的基础是生物学,即通过生物学的视角去理解并找到疾病、药物和保健之间的内在关联,但这只是一套很个人的总结。
我不知“根治医学”是不是我第一个提出来的,反正从年2月起,这个词语可能会从这篇文章开始,陆续出现在更多的渠道当中。
毫无疑问,通过生物学角度能更容易接近生物体的内在本质,而不仅仅是医学常识和经验本身。通过生物学视角,很多疾病和药物的“为什么”,都能找到很好的逻辑和答案,当然也包括大家云里雾里的中药。
如今,大多数中药都有化学成分分析报告,我一般会根据这些报告,再结合疾病的发生原理(或推理),找到疾病、药物以及康复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最便捷有效的治疗方案,这需要具备比较多的生物学和化学基础知识,也需要亲身的实践,需要善于对比总结的能力。
“根治医学”的套路不但能帮助我解决自己曾经患过的各种顽疾,还帮助了我母亲和她的许多小伙伴们治好很多所谓的“老人病”,比如高血压、经常性头晕目眩、脂肪肝、胆结石、风湿脚痛、轻度小中风等(怎么突然觉得像某些卖药的广告)。这些疾病几乎都是代谢类慢性病,一理通,百理融,只要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就等于读懂了人体的奥秘。很多代谢病其实都是“异症同源”,只不过,不同疾病的用药重点、用药搭配和康复手段各不相同。
我现在的身体,不管从哪方面去评估,都要比十年前好得多,无病无痛,身体轻盈,耳聪目明,而且似乎进入了某种良性循环,最关键的是,居然比以前更帅了。
对我而言,这些疾病爆发得早反倒是一件好事,它能让自己更早脱胎换骨。
现在最尴尬的是什么?是同学聚会!大家见到我都问同一个问题:你是怎么保养的?毕竟这家伙看起来比同学们年轻十几二十岁,太逆天,太过分,太不合群了!
写这篇文章,一是对自己这种独特经历的一次完整记录,二是为了结识更多对医疗保健有观点、有想法的朋友,因为除了市场营销(这是我的正业),研究医疗保健就是我最大的乐趣。若干年后,如果地球上出现了另一医院的医疗服务模式,又或者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中药和中西医结合实验室,没准就有我和志同道合者的一份贡献。
如果你也喜欢研究医疗保健,欢迎加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zyzlfy/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