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肺炎治疗介绍 >> 儿童肺炎治疗 >> 正文 >> 正文

医案分析12丨小儿肺炎高热,中医治疗全

来源:肺炎治疗介绍 时间:2019-1-24
欧阳卫权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发专业委医院青年名中医医学博士1患者情况介绍患儿,女,4岁11个月,年7月22日初诊。主诉:发热2小时。家长发现患儿今晨出现发热,予口服美林后热稍退,但很快又升,遂带来就诊。现症见:患儿精神很差,神疲欲寐,高热,T39.6℃,恶寒,无汗,咽稍痛,无咳嗽,无腹痛腹泻,口稍干,头晕,恶心欲呕,纳差,舌稍红,苔厚,脉沉细数。2中医诊断:发热西医诊断:发热查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发热;四诊合参,此属太阳、少阴合病,又兼少阳、阳明证,当以扶正解表、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之法.

(图文无关)

方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桔梗: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12g大枣10g生姜12g甘草9g党参10g石膏30g桔梗12g麻黄6g细辛3g熟附子6g2剂,嘱今日至明天上午服完2剂,每剂分四次服,每次隔2小时。3案情追踪病人家属反馈:服1/4剂中药后,汗出,发热暂退。但后复无汗,再发热。再予1/4,服后1小时体温降至37.8℃,大概至中午13时后热退至正常。下午17时许开始再发低热,37.2℃,继服中药,晚上19时许复发热升至39.4℃,继续予第二剂中药,服后汗出热退至正常,精神很好,得安寐。第二天晨起复现发热,T39.4℃。)4二诊跟踪二诊(-7-23):昨日服药后热退,今晨复发高热,但咽痛已消,精神明显好转。现症见:患儿精神可,发热,T39.3℃,无汗,少许鼻涕,左耳一过性疼痛,纳差,欲呕,大便2日未行,口干减,无咳嗽,无腹痛,舌稍红,苔白,脉浮弦细数。腹部按压稍不适。嘱密切观察体温及左耳疼痛。四诊合参,现在脉象已由沉转浮,精神已经好转,说明病邪已从三阴转出三阳,机体驱邪能力已足,为佳象。辨证当属少阳、阳明合病,大便干,有里实。方予小柴胡汤合升降散:柴胡24g黄芩10g法半夏12g大枣10g生姜12g甘草9g党参10g蝉蜕12g僵蚕10g大黄3g片姜黄10g1剂,服法同前。5病情反复三诊(-7-24):昨日服后热退,精神佳,大便已通。但今日傍晚时打电话求诊,诉中午开始再次出现发热,现T38.8℃,无汗,纳差,稍疲倦,小便黄,大便偏烂。问其舌苔,家长说比较厚。考虑兼夹有湿邪,因未见病人,故短信授方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加减:柴胡25g黄芩9g法半夏9g大枣15g党参9g苦杏仁7g薏苡仁15g白蔻仁6g(后下)厚朴9g通草5g淡竹叶20g滑石10g甘草9g连翘15g生姜9g1剂,水煎服。(病人家属反馈:服药后晚上21时体温即降至36.8℃,精神很好。)四诊(-7-25):昨日服药后体温已降,今晨开始再发恶寒,发热,T39.5℃,但精神很好,伴咳嗽,稍流涕,口稍干。

(图文无关)

嘱查血常规:WBC17.72X10^9,NEU%:78.4%,血象高,考虑细菌感染,而不是一般的病毒感染之感冒。尿常规:尿酮体1+,与发热进食少有关;胸片:右肺上叶感染病灶。患者肺部感染,中医考虑此三阳合病,改予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柴胡25g黄芩10g法半夏10g太子参15g大枣20g甘草10g石膏30g枳壳10g桔梗10g麻黄9g北杏20g浙贝母10g生姜9g2剂,水煎服,每次1/4。(病人家属反馈:服药1/2剂时高热即完全退去,继续服药,之后未再发热,咳嗽也明显好转。)五诊(-7-27):患儿已未再发热,复查血常规:WBC8.29x10^9,NEU%:39.7%。现症见:精神佳,轻微咳嗽,稍有流涕,余无明显不适。再以小柴胡汤加减巩固善后:柴胡10g黄芩7g法半夏10g太子参15g大枣15g甘草6g枳壳10g桔梗10g苦杏仁10g前胡10g百部10g荆芥穗5g生姜9g,3剂,水煎服。(病人家属反馈:患儿一直未再发热,咳嗽已消。家长恐病情反复,又自行再买前方3剂巩固。半月后再随访,患者一直无发热咳嗽,精神佳。)6案情分析按:患儿初起发热,恶寒,无汗,此为病在太阳;恶心欲呕,头晕,纳差,此为正气虚弱,病已传至少阳,进而影响中焦肠胃系统;舌稍红,咽痛、口干为兼夹有阳明里热;但患儿此时精神状态却极其不佳,神疲欲寐,脉象沉细,此时当考虑但欲寐之少阴病,若单单只考虑太阳病而发汗解表,必将误治。沉属少阴,当不可发汗,少阴以不发热为常,而始得病时即发热,则兼夹太阳,又不得不发汗。因此须以附子温经助阳,托住其里,使阳不至随汗而越,正如:“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因此辨证当属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合病,方用小柴胡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图文无关)

三阴表法与三阳不同,三阴必以温经之药为表,而少阴尤为紧关,故用散邪温经之剂,外邪之深入方可由三阳转出,切不可因发热而惧用附子,如民国上海名医徐小圃常用附子剂治疗重症肺炎发热而屡效。二诊时,患儿服药后精神已明显好转,脉象由沉转浮,说明现在已经由三阴转向三阳,此时患儿大便未通,腹部按压不适,此时为兼夹阳明里实,故予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和解少阳,通下泄热。三诊时为电话咨询开方,由患者舌苔厚,考虑或兼夹有湿邪,予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合方加减治疗;四诊时,患儿出现咳嗽,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血象很高,提示为细菌感染之肺炎,而非一般的感冒,这也解释了为何之前3天热退易反复。如果一般的感冒大多1剂药即可热退不反复。此时是否需要西药抗生素控制病情?从前三诊可以判断,病情其实已经好转很多,故不需抗生素帮助。四诊再予小柴胡汤合方麻杏石甘汤加减。麻杏石甘汤为小儿肺炎之常用方,但必属太阳阳明合病者有效,且临床应用时,需要仔细参察,是否兼夹有他经之合病。本例肺部感染高热,血象高,中医治疗前后不过5天(22日-27日)时间,即得到很好的控制。疗效尚称满意。关键是临床辨证必须方随证移,证变方随之改变,而不能守一方到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文中处方仅针对本案例,患有切忌自行用药)医院青年名中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委。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禤国维、“古中医流派”李可等著名老中医。学术上主张回归中医传统,用中医思维指导临床,坚持纯中医道路。致力于中医经典《伤寒论》的临床应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如发热、咳喘、胃肠病、心悸、痹痛、月经不调、带状疱疹神经痛、红斑狼疮、血管炎等各科疑难杂症。出版个人专著《伤寒论六经辨证新探》,影响甚大。主编专著2部,副主编3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级课题8项。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xxls999.com/etfyzl/4991.html